初春的夜,寒氣凜凜。
追著手電筒投射的微弱光束,一輛摩托車行駛在江西省奉新縣石溪管委會桐木村曲折的包養網鄉道上。騎車的,是一個身著白大褂、背著藥箱的年輕人。
“小胡醫生,你趕緊看看,我母親有點喘不上氣了。”趕到余榮英家中,村醫胡依文趕緊搓了搓凍得有些麻木的雙手,上前查看患者情況。
“中風後遺症導致吞咽功能障礙,急需胃插管!但村衛生室現在沒有潤滑的石蠟油,送縣醫院又太遠了,恐怕來不及。”胡依文一邊診療,一邊與家屬商量對策。在征得家屬同意後,他用食用油代替石蠟油,對患者進行了鼻胃管插入。效果不錯,余榮英的情況明顯好轉。
“過去了解過類似的治療案例,但我是第一次操作,有點緊張。”說起這次診療經歷,胡依文稍顯稚嫩的臉上仍有些後怕的神色。“當時情況緊急,我顧不得多想,好在最後余奶奶轉危為安。”胡依文說。
胡依文出生於1999年,2020年從宜春職業技術學院農村醫學專業畢業後,來到桐木村做起了鄉村醫生。他長著一張娃娃臉,和村裡不少老人的孫輩同歲,“小胡醫生”的稱呼也因此得來。
桐木村位於大山深處,距離縣城六十多公里,交通不便,誰有了身體不適,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胡依文。作為桐木村的村醫,胡依文要為200多位元村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其中包括100多名60歲以上的老人。“村裡老人多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支氣管炎等慢性病。”胡依文說,不少患者服藥不規律,家屬又缺少護理知識,小病、輕病往往拖成大病、重病。
胡依文擔任村醫三年多來,桐木村村民的慢病控制率逐步提升。目前,村裡超過三分之二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已實現血壓血糖穩定。
桐木村有6個自然村,方圓5.8平方公里。老人行動不便,時常需要上門看診,遠的地方來回一次有10多公里。
“這家住著一位百歲老人”“這包養平臺推薦家人長期外出務工”“這家孕婦預產期快到了”……騎著摩托車行走在蜿蜒的小路上,胡依文對沿路居住的村民瞭若指掌。“我一般很少在衛生室坐診,而是‘串門式’隨訪,去一些有需要的人家裡進行複診。”胡依文說。
隨訪過程中,胡依文不時接到出診電話,他騎著摩托車不停地在衛生室與村民家來回奔波。
春去秋來,日月交替。一個人,一個藥箱,一輛摩托車,村裡這些路,胡依文一走就是三年多。
2023年11月的一天,胡依文到73歲空巢老人鐘成運家中隨訪,發現她嘴角輕微歪斜,詢問後得知她左邊上肢有些麻木,疑似腦卒中。胡依文立即打電話給村幹部,聯繫到她在縣城居住的家人,將鐘奶奶送到奉新縣人民醫院進一步檢查。由於送醫及時,老人得到很好的救治。
在桐木村,每位村民都有胡依文的手機號。“他的手機號就是我們的健康熱線,不管什麼時候,無論颳風下雨,只要一個電話,他總是隨叫隨到。”一位村民說。
胡依文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村民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提起這位年輕小夥子,大家如同說到自己的家人。“在我們眼裡,小胡醫生就像自己孫子一樣親切。”村民吳桂玲說。
“我只是一名普通醫生,醫術有限,村裡醫療資源也不比大醫院,能做到的只有耐心、細心、用心。”村民的信賴,成為胡依文的動力。
2024年中央一號檔提出,逐步提高縣域內醫保基金在鄉村醫包養療衛生機構使用的比例,加快將村衛生室納入醫保定點管理。經過持續努力,奉新鄉村地區醫療衛生服務條件顯著改善,服包養行情務能力和可及性明顯提升。
“原來人們覺得村醫待遇不高、發展空間受限,現在村醫崗位的吸引力在提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到農村當醫生。”胡依文說,農村老齡人口疾病防治、健康養老任務艱巨,村醫是農村居民的“健康守門人”,肩上責任重大,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守護好村民的健康。
“叮叮叮……”採訪臨近結束時,出診電話響起,胡依文來不及道別,又背上藥箱跨上摩托,朝著山谷的方向疾馳而去。 (本報記者郭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