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應松:端午節記憶–文史-找九宮格空間-中國作家網

端午節是夏日到臨的節日,在荊州公安縣,這里曾經進進酷熱季了,記得渡水往打蘆葉,就是粽葉,一試水溫,可以一游,便脫失落衣服,滾進水中。從端午開端,男孩子們“打撲泅”的日子就來了。端午也是夏收完成的一個慶祝日子,新麥退場后,就有了新麥面做的包子,比陳麥面噴鼻軟,故鄉的端午除了包粽子,必定要蒸一鍋新麥包子全家吃,這是端午節的主要內在的事務。

清同治標公安縣志關于端午節的記錄有:“端午采艾插戶上,取菰葉裹糥米為角黍,相饋遺。置雄黃于酒中飲之,婦女兒童佩艾符,小平易近賽舟龍船。《荊楚風時記》曰:此靈均沉汩羅日也,人哀其逝世,艤船楫拯之,沿襲為俗。”

清光緒的《荊州府志》記錄:“蒲月五日,采百草懸艾于戶,食角黍,書符作門帖,以雄黃朱砂進酒飲之。用艾莖灑雄黃酒于戶舍墻壁,小兒則以其末涂耳鼻,云辟百毒。是日賽舟,楚俗咸同,而江津龍船尤盛。《荊楚歲時記》宗懔,常于五日未雞叫時采艾見似人處,欖而取之,用灸有驗。又五日用蘭湯洗澡。《隋書·地輿志》:屈原以蒲月看日赴汨羅,土著土偶追至洞庭不見,湖年夜船小,莫得濟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爾鼓櫂爭回競會亭上,習以相傳,為賽舟之戲。其迅楫齊馳,櫂歌亂響,喧振水陸,不雅者如云,諸郡率然。”

菰葉,茭白的葉子,書上說在年齡時代,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顯然這角黍應當不是現在的粽子,是從什么時辰被蘆葉替換的,不得而知。但從我記事起,包粽子就是用蘆葉,由於蘆葉煮出的粽子有一股美好的幽香味,菰葉應當沒有,菰葉比擬狹小,不如蘆葉廣大好包。別的,也有山區用竹葉包粽子的,在荊州卻似乎很難見到。用蘭花煮水洗澡,此風俗應當來自年齡戰國,屈原好蘭,他的作品中多呈現以蘭花比正人,而那時的楚地,也以佩帶蘭花為雅趣。我的記憶中,沒有人佩帶過蘭花,更沒人以蘭湯洗澡了,這是太奢靡的事。但端午前后佩帶小白玉蘭和鬢上插梔子花,為婦女們的樂事。

僅僅采艾插門上,也非這般,自小我們就是采艾蒿和菖蒲兩種,艾蒿有中藥濁重的氣息,而菖蒲則有湖水的幽香味,為什么是這兩種家教混雜在一路?能夠是菖蒲有苗條的外形,配在一路,插在門楣上,有一種插花的美吧。這種風俗,曾經融進了我的生涯,歷來,我家四時的門楣上,都掛有艾蒿,讓它枯干,等來年的農歷蒲月再換一把新穎的艾蒿。枯干的艾蒿,當你開關門時,城市聞到一縷來自豪野的藥噴鼻味,并且信任它可以往穢除邪避瘟疫。假如你身上搔癢,長瘡生疔,視物不清,用干艾蒿煮水洗澡洗眼,後果很是好,可以退毒氣,但我歷來沒有效過。端午掛艾蒿菖蒲這種風俗在湖北楚地,簡直家家這般。

小時辰我們并不了解這個節日有留念屈原的意義,只了解端午就是吃粽子看龍船。我故鄉的小鎮黃金口,每年端午都要停止劃龍船競賽。在阿誰年代,固然保存有劃龍船(不說龍船)的風俗,但我們的龍船沒“龍”,也就是水鄉處處可見的小小船。劃龍船長如果虎渡河兩岸對陣,這邊是鎮上的講座場地步隊,何處是玉湖的步隊。之前兩邊協商好了,一條船幾多槳手,然后配合出錢在鎮上蒸兩籮筐菜包子,加上幾籃子粽子。船從下游的武侯祠動身,到老場的河流拐彎處泊岸,那兒有一個陡峭的年夜沙岸,間隔約有四五里。端午那天,兩岸摩肩接踵,都是來看競賽的,各自為本身的龍船加油。我們那天上午不上學,黌舍放假,就是讓我們看劃龍船。鎮上的劃船選手年夜多是搬運站的工人,加上鐵匠木工等,他們氣力年夜,而對岸的農人也是練習有素的玉湖上的打漁人,從小劃船。槳手們由公眾配發同一的汗衫,槳手八人或十二人不等,鼓手一個,批示一個,一聲令下,船便進進河心,飛快向下流劃往。誰爭先上岸,就獲得了早放在那兒的包子粽子,作為成功的獎品分而食之,成功的鞭炮也天然會在他們船頭響起。作為勝者,他們將遭到好漢般的接待。

古時辰楚地的端午劃龍船,雖不得見,但有詩人留下了出色的刻畫。我故鄉的晚明公安派,三袁兄弟的袁宏道有不雅沙市龍船賽舟詩:“金鱗坼日天搖波,勇士麾旄叫年夜鼉。黃頭胡面錦魅額,疾風怒雨鬼神過。渴蛟飲壑猊觸石,健馬走坂丸注坡。傾城出不雅巷陌隘,彤霞如錦汗成河。妖鬟袖底出巾冠,白顛髯下立青娥。朱閣小巧窗窈窕,輕煙倩語隔紅羅。北船絲管南船肉,情盤景促歡何如。云奔浪激爭撫掌,亦有會議室出租長者淚滂湃……”這步地如一場年夜戰的刻畫,很是壯不雅。袁中道也有不雅沙市龍船的詩:“朝陽垂楊柳,傾城出岸邊,黃聚會場地頭郎似鳥,青黛女如仙。龍甲展江麗,神裝照水鮮。萬人齊著眼,看取一船先。”

荊州為楚地中間,屈原平生在荊州為官,在荊州被貶,有考據說,屈原雖記錄為秭回人,這只是他父親的老家(封地),而屈原誕生在荊州,唸書在荊州,就是荊州人。留念他是荊州人對老鄉屈原忠貞愛國情懷的一種尊重,對他教學文學才幹的一種激賞。后來,劃龍船也垂垂演化為各地慶祝夏收的嘉韶華,是以,端午也叫夏節。

荊州公安的端午又叫端陽,分頭端陽(初五),中端陽(十五),結尾陽(二十五),最熱烈的仍是頭端陽。一個端午節拆分為三次,不知外埠有此風俗否。但對端午的器重,在中國的年夜節中,一節過三次,有點奇異。

飲雄黃酒我測驗考試過一兩次,印象不深,很多人家是會喝的。灑雄黃粉對小平易近家庭少見,但端午此日,母親確定會買些六六六粉來,沿墻角撒,由於端午之后,毒蟲毒蛇開端運動,六六六粉可以殺逝世蜈蚣蝎子之類,避免它們進進屋內咬人。

公安是水鄉,蘆葦遍地,水鄉的粽子必定是蘆葉所包。包法有兩種,一種為菱角粽,一種為佳麗腳。菱角粽團頭團腦,而佳麗腳倒是很尖很長的式樣,有三寸弓足的意思。佳麗腳要包得特殊尖細無形,只要心靈手巧的婦女才幹包出這種粽子,緊湊秀雅。沾上白糖吃,比菱角粽軟糯,我們小孩最愛吃佳麗腳,將粽葉剝了,顯露尖尖的粽肉,沾著碗里的白糖吃,一點點地咬,很風趣味。包過粽子的葉子不要丟棄,可以切小后煮稀飯吃,有粽子的幽香。

公安的粽子沒有江浙那么多講求,不包咸粽,不包肉粽,連放進紅棗什么的也省了,不清淡,不串味,就是糯米,簡略好吃,我們叫淨水粽。幾十年,我對粽子的選擇只要淨水粽,並且必定是要蘆葉所包,不吃那些市場上目炫紛亂、八門五花、奇形怪狀的粽子。味蕾深處是家鄉,味蕾深處也是美妙的童年。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