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五一時代,位于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安豐鄉西高穴村的曹操高陵博物館,正式面向民眾開放,這其實是個重磅消息。現實上,早在2005年末,高陵就被盜過;2008年開端,考古任務者正式啟動對高陵的挽救性挖掘,荏苒十八載,高陵博物館才浮現在民眾眼前。
一
曹操葬于高陵無爭議
我們都了解曹操有“七十二疑冢”的說法,那么,高陵真的是曹操自己的墓葬嗎?實在,汗青上只要一座曹操墓,并不存在什么“疑冢”。《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說曹操在218年時就命令為本身選擇葬址,此中就提到“古之葬者,必居貧瘠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看來,曹操生前就計劃了本身的陵區,就是在西門豹祠的西原,絕對瘠薄的地盤上,依附窪地舞蹈教室為墓,不設封土和樹木作為標志。
西門豹是戰國後期魏文侯時的鄴城縣令,鄴城就是此刻的河南安陽至河北邯鄲一帶。西門豹是有名的賢臣,所以鄴城本地一向有對他的祭奠。鄴城到東漢末年,本是袁紹的依據地,曹操攻滅袁紹后,鄴城又成為曹操的年夜本營。后來曹操進封魏王,鄴城即是魏國的國都。可見,鄴城是魏王國最主要的政治私密空間、經濟、軍事中間。到后來曹操的兒子曹丕稱帝,才將帝都城城建都洛陽。所以在曹操往世前,愿意葬身于鄴城,與前輩西門豹成為鄰人。
220年,曹操往世,年六十六歲,遺詔說“全國尚未安寧,未得遵古也家教。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躲金玉至寶”。由於濁世尚未停止,所以曹操倡導薄葬。曹丕依照他的遺愿,將其葬于高陵,并舉行了年夜範圍的葬禮。后來,吳國開釋了俘虜的魏將于禁,而于禁之前被名將關羽所俘。曹丕為了嘲諷于禁,讓于禁往拜高陵,卻讓人在陵上祭殿里繪制了于禁克服關羽的圖像。可見,高陵的地位在那時是很明白的。
不只這般,在現代很長一段時光內,曹操高陵地點地都沒有爭議。唐代地輿書《元和郡縣圖志》說西門豹祠在鄴縣西十五里,魏武帝西陵在鄴縣西三十里。由於高陵在縣西,所以也有西陵的稱號。唐代不少文人雅士也都有關于西陵的詩句。北宋類書《冊府元龜》記載,唐太宗征遼,途經曹操墓作了祭文,這篇祭文收錄在《全唐文》中。北宋地輿書《承平寰宇記》也提到安陽曹操、曹丕和曹丕甄皇后三陵。可見,至多在北宋時代,曹操高陵不存在爭議。
不外,也恰是在宋代,流出了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說法。依據蘇軾《東坡志林》,那時小孩在市場上聽人說三國故事,聽到劉備掉敗時,不少人皺眉甚至嗚咽;而聽到曹操掉敗時,不少人就會興奮甚至叫好。這表白,在民眾不雅念里,劉備與曹操被付與了品德標簽。大要感到曹操又奸又壞,加上鄴城一帶原來就古冢密布,所以也就有了“七十二疑冢”的說法。實在,這不單不合適高陵地位斷定的記錄,也不合適曹操倡導薄葬的理念。
二
關于“七十二疑冢”的平易近間傳說
在南宋初期的范成年夜《攬轡錄》中,就提到“過漳河,進曹操講武城,周遭數十里。城外有操疑冢七十二,散在數里間”。闡明那時有“七十二疑冢”的說法了。南宋俞應符更是寫了一首《曹公疑冢》,說:“生前欺天盡漢統,逝世后欺人設疑冢。人生用智逝世即休,何用余機到丘壟。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直須掘盡冢七二,必有一冢躲君尸!”竟然想把七十二冢都掘開,也不克不及放過曹操。宋室南渡偏安一隅,對劉備的蜀漢更有代進感,對曹操就死力貶低了。
而就是這所謂的“七十二疑冢”,竟然被傳來傳往,變得煞有其事。后世傳播不少曹操墓被盜的說法。瑜伽教室清代王士禎《居易錄》就說在明代正德年間,由於河北年夜旱饑饉,流平易近發掘了曹操的疑冢十三處,都有尸體和銀花燭臺之類的陪葬品。此中一座墓有尸體臥在土床,沒有棺槨,尸體穿戴青巾黃衣,黃須黑發,似乎生前普通,大要是用水銀進殮,所以可以或許堅持不腐。但作者本身也以為,這些究竟是不是曹操疑冢,也無從查證了。
蒲松齡《聊齋志異》也有一篇《曹操冢》,說的是許縣城外有一條河水洶涌,接近崖岸的處所色彩深黑。炎天有人在這里洗澡,忽然似乎被刀斧斬過,身材斷為兩截,浮出水面。后來有小我也是如許。縣令傳聞此事,派人截斷下游流水,見到崖岸下有深洞,里面被放置一個轉輪,轉輪上布滿芒刃。撤除轉輪進進洞中,見到一塊小石碑,下面寫滿了漢篆。細心看內在的事務得知是曹操墓,于是擊碎棺木散失落尸骨,而把殉葬的金銀珠寶都取走了。
與《居易錄》分歧,這個“曹操冢”在許縣,即明天的河南許昌。在曹操占據鄴城之前,統治中間聚會場地持久在許縣。之后曹操遷移到鄴城,以許為漢獻帝國都,所以許縣也叫許都。但曹操自己的墓葬,明白記錄在鄴城,可見后世耳食之言嚴重。清代戴名世《憂庵集》說康熙年間河南某地,有富戶掘地為池發明古墓,世人進進發明一人坐于堂中,穿著王者衣冠,有胡須。世人揮刀斬下頭顱,又見到金銀珠寶和若干枯骨,后來見墓碑記了解是曹操,于是彼此稱快。
至于鄴城地域關于曹操墓被挖掘的傳說就更不乏其人了。但這些故事都只能作為平易近間傳說看待,即便有些故事有原型,但鄴城還做過十六國的后趙、冉魏、前燕,及南北朝的東魏、北齊等政權國都,古冢多并不料外。但假如定為曹操疑冢,不免張冠李戴了。不少傳說中都有墓志銘,顯得似乎證據確實。但秦漢史專家王子今師長教師指出:“在曹操時期,墓志銘并不組成通行葬式的重要內在的事務”,“表現風聞假造者對于墓志銘產生與演化知識的蒙昧”。
三
62塊刻銘石牌是證實墓主成分的要害證據
時光快進到2005年末,那時由於曹操墓被盜,惹起了考古任務者的追蹤關心,顛末初步伐查,確認是東漢早期諸侯王級此外年夜型墓葬,猜測很能夠是曹操墓或高陵中的一座墓葬。考古任務者又經由過程訪問本地村平易近和加入我的最愛喜好者,見到一個年夜型板瓦、一個年夜型鎏金銅泡釘在內的一些文物。到2008年時,該墓葬再次被盜,犯法分子被抓獲。專家發明被盜的一塊畫像石是東漢早期風行的“七女復仇圖”,并確認這是東漢早期的遺物。同年,結合考古隊成立。
顛末考古發明,早在西晉早期,曹操墓就留下了盜洞。上世紀70年月,又有人打破了這個盜洞,經由過程這個盜洞進進墓室。到2005年末時,曹操墓曾經是第三次被盜。自2005年到2008年,該墓又被屢次盜,大批文物被盜走。但該墓葬全體保留還算完全。考古任務者在此中發明了一批文物,包含金、銀、銅、鐵、玉、云母、陶、瓷、木、石、骨、漆、竹器等,加上近些年陸續追贓,今朝修復出來的文物已有近1000件之多。
那么,怎么證實曹操的成分呢?在出土的石器中,此中有62塊刻銘石牌,石牌有圭形和六邊形兩類。圭形石牌均長10.8厘米、斜邊長2.5厘米、寬3.2厘米、厚0.6厘米,尖部中心有穿孔銅環,以銅鏈串聯在一路。這些石牌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年夜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等銘文,這是證實墓主成分的要害證據。此外,墓中還出土了三具人骨,此中一具男性尸骨年紀恰是六十歲擺佈;別的兩具女性尸骨分辨為五十歲擺佈和二十多歲,但曹操卞皇后享年七十一歲,似乎不合適。
除此之外,該墓位于西門豹祠遺址之西,而在1998年,西高穴村還出土了后趙時代太仆卿駙馬都尉魯潛的墓志,此中明白提到“故魏武帝陵東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花樣二百五十步”,間隔準確到了詳細步數,可見高陵不出西高穴村一帶。該墓葬海拔103-107米,比北朝墓葬海拔超出跨越10米,墓室上沒有封土,也與文獻的記載吻合。而該墓葬與同期墓葬比擬,範圍又加倍巨大,構造也加倍復雜,墓主當為貴爵級別,也與曹操成分相符。
別的,高陵除了曹操墓之外,實在在曹操墓以北20米處還有一處小墓。由於全部考古任務重要是由北往南挖掘,所以小墓被定名為1號墓,曹操墓被定名為2號墓。1號墓只出土鐵刀1件、鐵棒1件、方形陶片1件和陶盤殘塊若干,墓主猜測能夠就是曹操宗子曹昂。由於曹昂在曹操伐罪張繡時戰逝世,故在曹費心中位置非統一般。但該墓葬并無葬具和人骨,所以能夠只是一座象征性的衣冠冢,也留給我們后人無窮的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