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雲 徐振天 汪曼 徐煒倫 (除獨立署名)製圖/肖莎
2021年5月19日羊城晚報A4版報導
【黨史習語】
遵義會議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歷史關頭召開,確立1對1教學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啟了我們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2021年2月初,習近平在貴州考察時強調
遵義北倚婁山,南瀕烏江,形勢險峻,唐初稱播州,貞觀十六年改名遵義。作為黔北重鎮,這裡之所以成為人們嚮往的紅色聖地,是因為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此召開,史稱“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捩點,是中國革命由失敗走向勝利的轉捩點,是中國共產黨由幼年走向成熟的轉捩點。這次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在中國革命極端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群龍得首自騰翔,路線精通走一行。左分享右偏差能糾正,個人空間天空無限任飛揚。”這是朱德小班教學題寫的一首詩。詩歌展現了中央紅軍結束了長征以來“左”傾錯誤的陰霾,讓革命航船駛向勝利的生動畫面。
因此,遵義也被稱為“轉折之城”“會議之都”。
今年“五一”期間,遊客在貴州遵義會議會址參觀 新華社發
【往昔崢嶸】
甩掉“拐杖”實事求是追求真理
86年前,在遵義市老城一幢坐北朝南、臨街而立的兩層樓房裡,一次會議改變了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的命運,改變了當代中國的歷史進程。
86年後,羊城晚報記者走進位於遵義市子尹路96號的遵義會議會址,在文物和史料間,回望了中國共產黨甩掉共產國際的“拐杖”、完成至於婚姻或生活的幸福,她不會強求,但她絕不會放棄。她會盡力去爭取。“成人禮”的那個生死攸關的轉捩點……
遵義會議召開時使用小樹屋的長桌
長征途中多險阻 擔架之上謀出路
時間的指針回到1934年10月。由於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被迫離開中央蘇區,開始長征。經過一個多月的轉戰,中央紅軍順利突破國民黨軍的三道封鎖線,來見證到廣西境內的湘江上游,欲渡湘江,北上湘西,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此時,蔣介石已命令中央軍、湘系、粵系、桂系的25個師共40多萬重兵趕往湘江兩岸,組成第四道封鎖線,妄圖把紅軍殲滅。
湘江血戰,五個晝夜,戰鬥之後,紅軍從出發時的8萬人銳減至3萬人。廣大紅軍官兵陷入深深的困惑:下麵要往哪裡去?
1934年12月11日,渡過湘江的中央做出了這個決定。”紅軍沿著湘江西岸越城嶺、老山界進入湖南通道。12日,中共中央在通道召開了一次軍事緊急會議,討論紅軍戰略進交流軍方向問題。毛澤東提出放棄北上湘西的原定計劃,改向敵人兵力薄弱的貴州挺進,尋機開闢新根據地。
通道會議後,中央紅軍分左、右兩路經通道進入貴州黎平縣境。1934年12月20日,軍委縱隊到達烏江邊一個叫黃平的橘子園地裡。橘園裡,因身體不好被抬上擔架的張聞天和王稼祥,頭挨頭地躺在一起。王稼祥問張聞天:“也不知道這次轉移,目標中央究竟定在什麼地方?”張聞天說:“沒有個目標,這個仗這麼打下去,肯定是不行的。毛澤東同志打仗有辦法,比我們都有辦法。我們是領導不了了,還是請毛澤東同志出來吧。”
橘園中擔架上的談話,使準備在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會議增添了一項重要內容——請毛澤東出來指揮,九宮格即要求進行人事上的變動。遵義會議的核心內容就這麼定下來了。
遵義城外無追兵 擴大會議辯真理
1935年1月7日,中央紅軍佔領遵義城,國民黨追兵一時沒有追上來。在遵義,中共中央領導層終於有了安定的環境可以認真思考、討論中國革命和紅軍的未來。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到會的20人中,除了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外,還有紅軍總部和各軍團的主要負責人。考慮到當時最亟待解決的是軍事路線問題,會議由早前原定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最後決定把一些紅軍主要軍事指揮員擴大進來,因此變成了擴大會議。
會議開始,博古作“主報告”、周恩來作“副報告”、張聞天作“反報告”、毛澤東就長征以來的各種爭論問題作長篇發言……如此一來,會場上出現了兩種完全對立的思想觀點和路線方針。一場嚴肅而深刻的真理之辯,擺到了桌面上來。
根據楊尚昆晚年回憶,當時博古把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完全推到客觀原因上,認為國民黨軍隊多、兵力強、武器好,還有帝國主義幫助。博古的報告讓與會人員深感失望。
報告結束後,交流與會者陸續發言。張聞天首先站出來批評了博古和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犯了嚴重的“左”傾錯誤。因為他的發言基調與博古的主報告正好相反,所以又被稱為“反她不知道這不可思議的事情是怎麼發生的,也不知道自己的猜測和想法是對是錯。她只知道自己有機會改變一切,不能再繼續報告”。張聞天作“反報告”的話音剛落,毛澤東便站起來發言。毛澤東一針見血地指出:第五次反“圍剿”落得慘敗,歸根到底是軍事策略和指揮的問題,是李德和博古忽視紅軍運動戰的優良傳統,脫離紅軍實際情況所造成的。
毛澤東的論述鞭辟入裡,一下抓住了問題的實質,引起了與會人員的強烈共鳴。
“無名手稿”憶風雲 “轉折之會”垂青史
當時,遵義會議是在絕對秘密的情況下召開的,未留下更多文字材料,所以之後的相當長一段時期裡,有關會議的具體內容是個謎。
後來,一份來自莫斯科的會議手稿揭開了一些謎團。這份手稿有8頁,共計4600餘字,由藍墨水豎排書寫而成小樹屋,名為《(乙)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夾在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文件中。手稿上既無署名,也無日期,更沒有上下文連接,因而無法辨認起草作者。直到1982年,陳雲確認,這是遵義會議後,他為向中央縱隊傳達會議情況而寫的會議提綱。
遵義會議的四條決定手稿(資料圖)
正因為有了這份極其珍貴的歷史文件,遵義會議的一些具體內容得以周知。根據文獻,遵義會議作出以下決定:
一、毛澤東同志選為政治常委;
二、指定洛甫(張聞天)同志起草決議,委託常委審查後,發到支部中去討論;
三、常委中再進行適當分工;
四、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而周恩來是黨內委託的,是指揮軍事下最後決定的負責者。毛澤東同志為周恩來在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
此後,經過一系列調整,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逐步形成。黨在軍事上也開始掌握主動權,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
遵義會議後的四渡赤水,使得紅軍基本擺脫了險境,擺脫了長征以來被人追打的局面,為後來立足陝北開創了新局面。1963年,毛澤東在會見印尼外賓時曾這樣意味深長地說:“有先生有好處,也有壞處。不要先生,自己讀書,自己寫字,自己想問題,這也是一條真理……時租會議中國人不懂中國情況,這怎麼行!真正懂得獨立自主是從遵義會議開始的……”
【喜看今朝】
飛架“虹橋” 紅色遵義幾經革新
“要想看遵義的變化,到‘五橋飛渡’看看最直觀了。”聽說記者想瞭解遵義的變化,遵義市播州區宣傳部幹舞蹈教室部盧維如是說。隨著盧維的指引,記者一行踏上了瞭解遵義新氣象、新面貌的全新旅程。
如今的遵義傳承“紅色”發展“綠色”,人民生活幸福
“五橋飛渡”見證巨變
驅車到達遵義市烏江見證鎮,記者一行登上了“五橋飛渡”觀景台。站在觀景台遠眺,只見當年紅軍突破烏江戰役的烏江河上,2公里範圍內,5座橋樑一字排開,分別為:蘭海高“不是突然的。”裴毅搖頭。 “其實孩子一直想去祁州,只是擔心媽媽一個人在家沒有人陪你,現在你不僅有雨華,還有兩速烏江特大橋、川黔公路烏江雙曲拱大橋、貴遵高等級公路烏江斜拉橋、川黔鐵路烏江大橋、渝貴鐵路烏江大橋。當地居民說:這五座不同時間修時租建的橋樑,成為遵義歷史之變的生動見證。
走訪間,記者深深感受到:“五橋飛渡”不僅成為一道展現遵義交通變遷的靚麗風景線,更成為喻意遵義市社會經濟騰飛的發展之橋。
在遵義的青山綠水間,處小樹屋處都是紅色故事。遵義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突破口,發揮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帶動作用,促進旅遊產業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鏈發展,開創了“紅色傳承引領地、綠色發展示範區、美麗幸福新遵義”的新未來。
記者從遵義市文體旅遊局獲悉,通過與農業、教育、體育等多領域融合,旅遊已成為遵義新的增長極。2016年至2020年10月,遵義市累計接待遊客63053.04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416.73億元。當前,遵義已擁有不同級別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78個、紅色旅遊資源單體299個、紅色旅遊景區16個。今年一季度,遵義市累計遊客接待2231.4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08.77億元。
傳統工藝變成財富
在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東北部,有一個面積9.8平方公里的村子——花茂村。2015年6月16日,花茂村沸騰了。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視察。總書記說:“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裡找到鄉愁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話,道出了花茂村深藏的價值。
走過小青瓦瑜伽教室、坡屋頂、雕花窗、白粉牆扮靚的村居,記者跟隨花茂村黨總支書記彭龍芬體驗了一番新農村建設風貌。
彭龍芬說,花茂村原名“荒茅田”,過去村裡田園荒蕪,現在當地大力發展紅色游、田園遊後,群眾生活水準有了很大提高,“荒茅變花茂,寓意花繁葉茂,生活更美好。”據瞭解,2019年全村貧困發生率全部清零,通過發展養殖產業以及實施蔬菜大棚種植合作社,村民平均月收入達到4000元。
在花茂村,記者見到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創業村民張勝迪。據介紹,她打造的品牌“花茂人家”,讓當地傳承千百年的構樹皮造紙工藝重新煥發生命力,並由此衍生出一個文創產業,吸引了一大批年輕人參與其中。目前,鎮、村兩級正在幫助“花茂人家”品牌規劃建設原料基地、生產區和體驗區。
【對話守護者】
孔霞
遵義會議會址紀念館首任館長孔憲權的孫女孔霞:
前輩不畏困難、履行責任的精神深深影響著我
羊城晚報:您的爺爺孔憲權是位老紅軍,他的一生中哪些故事給您留下深刻印象?
孔霞:婁山關戰鬥是遵義會議之後的第一個大勝仗。爺爺率領突擊隊攻打婁山關南側黑神廟的敵人指揮所時,左腿、胯骨中了6發機槍彈,腿上留下12個槍眼。後因重傷,爺爺沒有辦法跟著部隊教學一起行動,依照指令留在了遵義“小姐,你這麼早要去哪裡?”彩修上前看向她身後,狐疑的問道。。
新中國成立後,爺爺被任命為第一任遵義會議會址紀念館館長。1952年,爺爺參加遵義會議會址紀念館建館籌備工作。當時建紀念館既無經講座驗參考,也無樣板模仿,想要建好,難度可想而知。且貴州山多路陡、交通不便,收集文物的難度也很大。他到貴州和臨省交界處(如紮西、川西等地)收集文物資料,全靠人力一點一點肩挑背馱帶回遵義。最後,爺爺和其他工作人員小樹屋完成了44個縣(市)及川南、滇東北5縣的徵集採訪任務,徵集文物1200餘件。
羊城晚報:您從爺爺孔憲權身上學習到九宮格了哪些精神?
孔霞“花姐!”奚世勳不由自主的叫了一聲,渾身都被驚喜和興奮所震撼。她的意思是要告訴他,只要能留在他身邊,就根本不在:爺爺是我的榜樣,從他身上,我看到了老紅軍的優秀品質。無論是當年英勇作戰中彈受傷,還是下鄉收集歷史文物,爺爺從不叫苦。紀念館建成後,參觀者絡繹不絕,他作為首任講解員總是保持極高的熱情,即使舊傷復發引起劇痛他也要堅持。爺爺這種不畏困難、履行責任的精神深深地影響著我。我們孫輩這一代12個人中,有5人在遵義從事紅色文化宣傳工作。我作為遵義會議紀念館的一名義務紅色宣講員,一直積極投身紅色文化傳播,希望讓更多人瞭解遵義會議、瞭解前輩們艱苦奮鬥的故事,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黃先榮
遵義市長征學學會常務副會長黃先榮:
羊城晚報:在您看來,遵義會議精神對現在的發展有何指導意義?
見證黃先榮:這是個大題目。我認為現在講“遵義會議精神”就要講這幾句話,一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二是“確立了党的正確領導”;三是“獨時租空間立自主地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自己的方針、戰略和策略”。這三句話,在現在看來非常重要,體現了共產黨的自身優勢。我們要相信黨中央,個人空間要做到“兩個維護”。
任何歷史都是當下史,遵義會議給我們這樣的啟示: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在前進的路上,看到自己的問題,發現問題,改正錯誤;然後,鎖定目標,勇往前進。
羊城晚報:對於1對1教學紅色文化的傳播形式和方法,您有哪些體會?
黃先榮:作為一名紅色文化研究者,我寫了24本關於長征的著作,講了1000多場講座。我做紅色文化傳播基本上是5個字:學、研、走、寫、講。我分6次走完了中央紅軍兩萬五千里的長征路,每到一個地方,都和當地的知情者探討學習,並帶回很多資料。這對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啟發意義,也豐富了我的講課素材,讓課堂內容特別有現場感。其實,黨史本身是很生動的,不能光是從書本中看,也要在實踐中瞭解。
【年輕記者學黨史】
遵義城內花正豔 革命精神譜新篇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初識遵義時租空間,是通過毛澤東的詩詞《憶秦娥·婁山關》。遵義城不大,但地勢險峻。奪取婁山關、佔領遵義城後,中央政治局召開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會後,毛澤東作《憶秦娥·婁山關》,道出了他對中國革命在歷經生死攸關的轉折後,踏上新征程的信心。
如今,走進遵義,站在烏江鎮的“五橋飛渡”觀景台遠眺,昔日地無三裡平的貴州,已天塹變通途、高峽出平湖。憶舞蹈場地往日,偉人在炮火硝煙中憤慨激昂地寫下“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的詩篇。看今朝,汽車高鐵在縱橫交織的交通線網中跑馬似平川。
今昔對比,不由得讓人感歎:歷史翻教學頁,中華續寫新篇。遵義城映山紅花開正豔,後人奮勇向前。(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出品人 | 劉海陵 林海利 總策劃 | 孫愛群 孫璿 總統籌 | 林潔 劉雲 執行統籌 | 劉雲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責編 | 梁澤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