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校歌曲作者“何林一夫人”畢找九宮格講座竟是誰?–文史–中國作家網

1925年,張麗珍(前排左四)與清華先生APOLLO社團成員合影

1924年3月28日出書的《清華周刊》,初次登載《清華黌舍校歌》詞譜及創作者

大師都了解,清華校歌的詞作者是有名的交流文史學家、時任清華黌舍國文教員(后為國文系傳授)汪鸞翔師長教師。第一次登載校歌的《清華周刊》以及后來的一些清華出書物上公布的校歌詞作者明白地寫著他的名字,1925年他自己還在《清華周刊》上頒發過《清華中文校歌之真義》一文,詮釋了他創作這首校歌歌詞的構想及其所包含的意義。

對于清華校友和關懷清華校史的人來說,曲作者“何林一夫人”則是一個既熟習又生疏的名字。說熟習,是由於大師都了解,她就是廣為傳唱的清華校歌的曲作者,也即清華黌舍英文案牘處主任何林一師長教師的夫人。說生疏,是由於除此之外,她叫什么名字? 除了“何林一夫人”這個成分外,她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經過的事況? 這些情形,不消說校友,即便我們這些從事清華校史任務的人一度也不明白。

自2011年11月清華年夜黌舍史研討室接到黌舍相干部分轉來的何林一夫人支屬來信起,筆者即開端對“何林一夫人”的生平材料停止彙集。本文重要針對社會下流傳的“何林一夫人”的幾種名字停止考辨。

一封來信引出的題目

坦白講,假如沒有“何林一夫人”支屬的來信,我們對何林一夫人的熟悉能夠僅僅逗留在校歌曲作者“張慧珍”這一層面上,既沒有家教興趣識到這是個過錯說法,對其生平經過的事況也無更多的清楚。

記得2011年11月的一天,清華年夜黌舍史研討室收到了黌舍信息辦轉來的一封來自張麗珍侄女張雪芳密斯的郵件。她在信中提出:網上廣為傳播的清華校歌曲作者何林一夫人叫“張慧珍”的說法是過錯的,正確的名字應當為“張麗珍”,是她的年夜姑媽,曾留學于美國亞磐令年夜學(歐柏林音樂學院)。而“張慧(惠)珍”是張麗珍的妹妹,結業于上海滬江年夜學,是一位大夫。

該信惹起了校史研討室的高度器重。受地點單元委托,筆者隨即開端了對何林一夫人本名的查證經過歷程,同時對社會上分歧說法及其起源停止了梳理。

回結起來,關于何林一夫人的本名,那時社會上重要有張麗真、張慧珍、張惠珍、張藹貞幾種誤說。

“張麗真”說

1964年4月15日,臺灣新竹清華年夜學出書的《清華校友通信》(新8期,第18頁)登載了清華1922屆校友姚崧齡師長教師寫給編纂的信《清華中文校歌誰作的?》,回想了清華中文校歌起源,并對詞作者汪鸞翔師長教師作了扼要先容。文中專門提到校歌“由音樂教員某師長教師(已不記其姓名)制譜”“究系何年何月正式公布,不才已不復記憶”。信后的編者按,對其所說的曲作者信息予以了改正:“清華年夜黌舍歌,就記憶向刊為‘何林一夫人作曲’,查核六級(一九三四)年刊亦然。接待校友先容何林一夫人,以充分校史材料。”

舞蹈場地

一年后,1965年4月29日出書的《清華校友通信》(新12期,第60頁)登載了一則有關何林一夫人去世的新聞,文中寫道:

“清華年夜黌舍歌系何林一夫人作曲,至何夫報酬誰? 甚少人知悉。茲承潘光迥 學長告知,何林一師長教師為潘學長及王世圻 校友之連襟,現居留美國。何林一夫報酬張麗真密斯,與潘夫人郁真密斯及王夫人靄真密斯(1921年結業的清華補助生)為姊妹行。張麗真密斯已于一九五一年過世。此為可貴之校史材料,特亟刊載,并對潘學長稱謝。講座場地”(作者注:引文中的上標數字為校友結業時光)

這則新聞,應是臺灣的清華校友們清楚到的最早關于校歌曲作者何林一夫人的情形先容。也是比擬接近張麗珍本名的一個說法。信息的供給者為何林一夫人的妹夫、清華1925級校友潘光迥師長教師。

1981年臺灣南京出書無限公司出書的《學府紀聞 國立清華年夜學》一書中,由蔡孝敏所撰《清華年夜學史略》一節,有對清華校歌的先容,也是采用了校歌由“何林一夫人張麗真密斯作曲”的說法,起源同上。

此后,在很長一段時代內,新竹清華年夜學的校歌曲作者一欄均沿用“張麗真”作曲一說。

此外,1987年上海音樂出書社出書的《趙元任音樂作品選集》中所刊《清華年夜黌舍歌》頁,作者一欄印為“張麗真曲、趙元任編獨唱”。2005年商務印書館出書的《趙元任選集》(第11集)所印《清華年夜黌舍歌》頁,作者一欄印為“汪公巖詞、張麗真曲、趙元任編獨唱”,在歌曲最上面的編者注中,另作了“何林一夫人張麗真(一作張慧珍)作曲”的闡明。固然這兩首校歌分辨標有1927年、1930年的時光,但今朝無法判定是那時趙元任手稿上即有這些信息,仍是為編者后來所加。

“張藹貞”說

此說最早見于清華1923級校友陳植在1986年寫的《懷念思成兄》(支出《梁思成師長教師生日八十五周年事念文集1901-1986》,清華年夜學出書社,1986)一文,此中提到何林一夫人:“思成兄……熱愛音樂,與其弟思永及黃自等四五人向張藹貞密斯(何林一夫人)學鋼琴。”后來,與梁思成、林徽因有關的一些列傳作品多援用這種說法。

“張惠珍”說

此說較早呈現于清華1921級校友浦薛鳳師長教師在其回想錄《萬里家山一夢中》一書(臺灣商務印書館出書,1983;黃山書社,2009)。在書中,作者回想了1928年偕新婚老婆重回母校執教時與師友來往的細節,此中提到:“……從初期起,佩玉時常交往者,有先輩王文顯夫人施風珠(筆者注:應為史鳳珠)師母,鄭(桐蓀)夫人曹純如師母,何林一夫人張惠珍師母及平輩李周丹鳳……諸位。”

另見徐葆耕著《老校歌與清華傳統》一文(支出其《紫色清華》一書,平易近族出書社,2001),作者提到“汪鸞翔師長教師作詞、張惠珍密斯譜曲的《清華校歌》,傳唱一時,可謂佳作”。

“張慧珍”說

這是今朝社會下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

1986年10月,清華年夜黌舍報《新清華》開設專欄,開端連載校史編寫組簽名、撰寫的《清華園風景志》系列,詳細執筆者為校史編寫組黃延復。在1988年6月23日登載的《老校歌》一文中,明白寫著校歌經“本校英文案牘處主任何林一師長教師的夫人(名張慧珍)配曲”,那時是以括號的情勢作為闡明呈現。1988年9月,《清華風景志》結集由清華年夜學出書社出書時,往失落了括號,成為註釋的一部門。2001年、2005年增訂版的《清華風景志》中校歌一節均寫為經“本校英文案牘處主任何林一師長教師的夫人張慧珍密斯配曲”。

2000年4月28日出書的《新清華》“清華史苑”欄目,對清華年夜學的老校歌、老校訓作了專版先容,在簽名李軒所寫《清華年夜學老校歌歌詞釋義》一文及所印歌曲中,均寫明“張慧珍密斯作曲”。2001年清華年夜學90周年校慶前后出書的一批校史論著,在先容清華校歌時,都采用了曲作者為“張慧珍”或“何林一夫人張慧珍”的表述。如齊家瑩編著《清華人物》一書中《清華校歌及其作者汪鸞翔》一文,清華年夜黌舍史研討室編的《清華年夜學志》“年夜事記”相干條目等。2011年4月,清華年夜黌舍史研討室編寫出書的《清華年夜學一百年》中校歌條目、百年校史展校歌圖片上亦這般。社會上觸及清華校歌曲作者方面的文章及著作,多采此說。

何林一夫人本名叫張麗珍

盡管張雪芳密斯為我們供給了何林一夫人名叫張麗珍的對的說法以及一些相干線索,為更有壓服力起見,仍需從其他一些資料中加以印證。

鑒于那時張慧珍師長教師(1916—2015)已95歲高齡,身材欠佳,無法停止交通,于是筆者先從校史材料進手停止查詢。

教學

因張麗珍不是黌舍的正式教員,作為家屬,黌舍檔案及外部出書的教人員名錄中均沒有她的信息。經由過程進一個步驟對其它零碎的、直接資料的梳理,終于查到“何林一夫人(太太)”與“張麗珍”為統一人的聯繫關係史料。

在清華黌舍編印的《清華一覽》(1925—1926年)中,《附補助先生一覽表》補助生“何張麗珍”一欄中,上面的通訊處寫著“何林一太太,住北京清華黌舍”。

在1927年清華黌舍編印的《清華同窗錄》所附《補助先生同窗錄》里,“何張麗珍”一欄上面的通訊地址也寫著“北京清華黌舍何林一夫人”。

除以上清華校方編印的材料直接記載外,筆者還找到了兩份最直接的史料。

一份為1936年3月28日頒發于上海《申報》的記者黃寄萍對張麗珍的采訪——《上海女青年會會長張麗珍密斯拜訪紀》(此文還刊登于《道南旬刊》第10卷第20期,1936年8月20出書;并收錄于1937年聯華出書社出書的《新女性講話》一書)一文。該文開篇即寫道:“上海女青年會會長金龍章夫人赴滇后,會務便由張麗珍密斯掌管,這位張密斯的年夜名,大師感到很生疏,所以只知道她是何林一夫人。”

另一份為上海藏書樓所躲《張蟾芬師長教師哀挽錄》(鉛印本,1936年9月)一書所記。張蟾芬為張麗珍父親,于1936年4月16日往世。《哀挽錄》系張麗珍家報酬留念父親所編,含遺像、葬禮等照片,及墓志銘、哀啟、誄文、挽詩、挽聯、幛額、唁電等外容。除由友人沈衛(曾為前清進士出生、翰林院編修、陜西學政)所寫《上海張蟾芬師長教師墓志銘》對張蟾芬後代情形有具體先容外,張麗珍弟弟張石麟、張仁麟題名的《哀啟》一文也有如下論述:

“鮑太夫人先后育不孝等後代七人,長姊麗珍,適現任開灤售品處主任武進何林一;二姊蓉珍;三即不孝石麟;四妹藹珍適現任經濟委員會公路處主任閩侯王世圻;六妹玉珍適現任鐵道部主任秘書寶山潘光迥……繼慈李太夫人來回,生不孝仁麟,妹寶珍、慧珍、玲珍四人……”

張仁麟即為張雪芳父親,與張慧珍均為張麗珍同父異母的弟、妹。

綜合以上資料,我們斷定:清華校歌的曲作者何林一夫人名為張麗珍。據此,那時清華年夜學百年校史展覽中關于校歌曲作者已改為張麗珍,后來的校史出書物、《清華年夜學章程》及此刻的110年校史展上校歌曲作者均為“張麗珍曲”。

2017年,臺灣新竹清華年夜學藏書樓的洪素萱教員與筆者在交通清華校歌曲作者題目的經過歷程中,我們彼此分送朋友了研討所得。此刻看到的新竹清華年夜學藏書樓掌管的數位校史館網站上,在“精力象征”欄目關于“校歌”先容后的注釋中,也作了曲作者為張麗珍的闡明。

呈現分歧說法的緣由

剖析起來,之所以形成清華校歌曲作者張麗珍本名會有多種說法,重要有以下兩種緣由:

起首是平易近國時代的社會風俗所致。那時大師對于成家后的女性,普通都尊稱為某某夫人或太太,很少直呼其名。老清華時代也是如許。且不說張麗珍不是清華的教員,名字不會呈現在黌舍編印的教人員名錄中,即便像王文顯夫人史鳳珠被黌舍聘為“聲譽教員”、呈現在《清華一覽》教人員名錄中,她的“名字”一欄仍被印為“王力山夫人”。所以,那時作為家眷的何林一夫人,盡管是師生們熟知的“編外”音樂領導、校園音樂運動的熱情介入者,在《清華周刊》《清華年刊》等出書物中也有一些相干的報道,但都沒有說起何林一夫人的本名,那時正確了解她名字的清華師生應當未幾。這無疑為日后校友們的回想增添了艱苦。

其次,校友們記憶有誤所致。如下面提到的“張麗真”一說,供給信息者為張麗珍的妹夫,按理是一家人,不會記錯。但因潘光迥夫人名字由“張玉珍”后更名為“張郁真”,妻姐、校友王世圻夫人張靄珍后更名為“張靄真”(別名張靄貞)的緣故,他也將何林一夫人名字“張麗珍”誤記為“張麗真”。又如浦薛鳳回想的“張惠珍”一說,顯然也系記憶掉誤。

固然未查到最先在《清華風景志》上明白“張慧真”說的起源,猜測異樣應為校友回想而來。自上世紀50年月初起,清華校友任務一度中止。1979年清華年夜學決議恢復校慶留念,校友任務也隨之恢復,國內外校友與母校的聯絡接觸日益頻仍。每逢校慶日或校友們聚首時,唱校歌、回想母校時間則成為不成或缺的主要環節。所以,假如不是校友們的回想,在上世紀80年月,校史編寫組的教員不太能夠獲得何林一夫報酬“張慧珍”如許一種說法的。別的,張麗珍家庭姐妹浩繁且優良,有必定的著名度,也會招致校友們張冠李戴。如以上所舉“張藹貞”“張慧珍”,并非與張麗珍有關,而是她的兩個妹妹。

(特殊感激張雪芳密斯、上海理工年夜學吳禹星副研討員對本文寫作賜與的輔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