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九宮格見證啟功詩贈柴德賡背后–文史–中國作家網

個人空間

柴德賡、啟功1947年12月27日北海冰上合影

啟功1948年贈柴德賡詩箋

&n聚會場地bsp;

2013年,在史學家柴德賡師長教師哲孫念東教員盡力下,商務印書館線裝影印出書了《青峰草堂師友墨緣》一書。此中,收有啟功師長教師詩作一篇,寫于素箋:

紅燭深堂照枯寂,一窗冷雨夜瀟瀟。畫無濟勝工具路,心有懷人高低潮。黍谷春遲冰雪在,劍門花落夢魂遠。聞君欲袖經綸手,小隱西山或可招。

丙戌孟春,得青峰九兄蜀中書,慨然無為逸平易近之志,因賦此寄之,媵以一畫。其秋,晤于燕市,始知書竟未達。越二年,戊子春仲春,出冊屬書此詩,錄以博教。啟功。

并鈐“啟”“沈吟至今”兩方印。柴德賡與啟功、周祖謨、余遜,并稱陳垣師長教師門下“四翰林”。柴、啟兩師長教師訂交數十年,情感深厚。柴師長教師往世后,啟師長教師飽含密意地寫了挽聯:“節概見生平,業廣三余,眾里推君才學問。商討真苑友,心酸永訣,夢中索我畫書詩。青峰師長教師千古,弟啟功敬挽。”不獨可以看出啟師長教師對友人往世深邃深摯的苦楚,從“夢中索我畫書詩”一句,亦可見柴師長教師對啟師長教師畫作、書法、詩作的觀賞。而啟師長教師1946年贈柴師長教師詩及畫,亦可與此印證。

這首詩不見于《啟功選集》,當是佚詩。詩后的跋語,為我們清楚這幅書作的創作佈景,供給了豐盛的信息。上面就此跋語,略作說明。

“丙戌孟春,得青峰九兄蜀中書,慨然無為逸平易近之志,因賦此寄之,媵以一畫。其秋,晤于燕市,始知書竟未達。”丙戌為1946年,青峰為柴師長教師字。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情迸發,北平淪為日寇占領區。陳垣師長教師任校長的輔仁年夜學,由於教會佈景的緣由,日寇尚未難堪,一時光輔仁年夜學成為失守區學子的肄業首選。柴師長教師此時亦受其師陳垣之邀,就職于輔仁年夜學史學系。但失守區的生涯,無不安慰著這些有知己的常識分子。1944年頭,柴師長教師遂打算與恩師逃離失守區。但陳師長教師因執掌校務,懷揣盡力為師生供給一方凈土的心愿,是以只能委曲求全,未能成行。柴師長教師遂于昔時3月,南下洛陽,后輾轉任教于四川江津縣白沙鎮國立男子師范學院。此后,柴師長教師與啟功幾度書札往還,但今多已亡佚。1946年柴師長教師來信中吐露出逸平易近之志,故而啟師長教師作此詩以贈之。但此詩標題,這幅詩札并未說起。昔時秋,柴師長教師前往北平,重進輔仁年夜學史學系任教。老友重逢,把臂晤談,方知啟師長教師的贈詩及畫,柴師長教師并未收到。

“越二年,戊子春仲春,出冊屬書此詩,錄以博教。”戊子即1948年。作為史學家的柴德賡師長教師,除了學術研討外,還熱愛吟詩,兼擅書法。柴師長教師彙集師友墨寶,擬編為《青峰草堂師友墨緣》一書,還特意請陳垣、余嘉錫兩師長教師題簽。既然廣求師友墨跡,而啟師長教師作為柴師長教師至交,又以書法著名當世,天然不克不及遺漏。此年春仲春,柴師長教師遂特請共享會議室啟師長教師再書此詩,以作留念。

比來,念東教員從柴師長教師舊躲中,不測發明了啟師長教師1946年的贈詩原作。本來1946年啟師長教師的贈詩,由于郵路不暢、友人代收等緣由,當日柴師長教師并未收到。總之,此贈詩原作當是在1948年之后柴師長教師方收到,否則,也不會在1948年請啟師長教師從頭書寫此詩。

啟師長教師1946年的這首贈詩,寫于琉璃廠松古閣所制花箋,非常高雅喜人。詩作字句和1948年所書內在的事務分歧,并無異文。但跋語微有分歧,其云:

丙戌春日,得青峰蜀中書,無為逸平易近之志。因寫漁夫隱圖奉寄即希吟正。啟功。

題名后鈐有“啟”字印。丙戌即1946年,據此可知啟師長教師那時的畫作為漁父隱圖,顯然是就柴師長教師來書中的逸平易近之志而繪就。惋惜的是,這幅漁父隱圖,今已亡佚。

清楚了上述佈景后,我們再來重讀啟功師長教師這首贈詩,體味便能更深一層。

詩作首聯寫的是啟師長教師收到柴師長教師來信確當晚,紅燭深堂,夜曾經很晚了,老友遠在東北六合間,以影伴身,心緒天然是萬分枯寂。看著這熄滅的紅燭,讓人不由起懷念之情。而此季候,盡管已是春日,但瀟瀟的雨聲,仍然令人覺得絲絲冷意。頷聯則是讀罷柴師長教師有逸平易近之志的來信,啟師長教師遂為其作了一幅漁父隱圖,漁父隱居江海。看著畫作上的江水,心中對友人的懷念,亦跟著江水潮上潮下,久久難以停息。頸聯中的“黍谷”,為北京名山,在今北京密云區。清人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黍谷山,(懷柔)縣東四十里,跨密云縣界,亦名燕谷山。劉向:‘燕有谷地美而冷,不生黍稷,鄒衍吹律以溫其氣,因名山曰黍谷,亦曰冷谷。’”山中天冷,氣溫較平原尤冷,平原曾經是年夜地回春,而山中冰雪尚未消殘,春天也就來得晚一些。唐人白居易《年夜林寺桃花》有句“人世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怒放”,亦是此意。郊外的黍谷山,或許以前啟、柴兩師長教師有過登臨,故而特地拈出。“劍門”為蜀中名山,有七十二峰,尤為絢麗。柴師長教師此時髦在江津,鄰近劍門。柴師長教師昔時正月作《丙戌正月初六,蜀中述懷。自余南來,忽已兩年矣》,此中有句“排空進劍門,方嘆舉措措施美”。“夢魂遠”是持續描繪對友人的懷念之情,卻不直說,而是言遠在劍門的柴師長教師悼念遠方的本身。末聯中的“經綸手”,讓人想起宋人辛棄疾的《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柴師長教師現在,亦是和稼軒一樣,墨客慨然南下,逃出失守區,均有一番報國志。而今“欲袖經綸手”,當是對時局的掃興。尤其是那時的國立男子師范學院忽遭教導部閉幕,令柴師長教師心力交瘁,倍感掃興,故而才有了逸平易近之志。“西山”則為京西名山,有妙峰山、玉泉山等。此句啟師長教師提出友人小隱西山,由此可見他期盼友人可以或許重返北京。即使是要隱居作逸平易近,何不在西山小隱,友朋間仍可時相招飲暢敘。

啟功師長教師在《啟功口述汗青》中,曾密意回想到祖父教他念詩時辰的場景,並且少年時便開端學寫詩,曾有《社課詠春柳四首擬漁洋秋柳之作》等少作,且轉益多師,畢生不廢吟誦。其生平舊體詩作,結集有《啟功韻語》《啟功絮語》《啟功叢稿·詩詞卷》等。并有《詩文聲律論稿》如許的高深專著。啟師長教師1946年贈給柴師長教師的這首詩作,非論是遣詞造句,以及用典等,無不顯示出其深摯的舊體詩功底,並且依靠了對友人深厚的懷念。作為啟師長教師老友的柴德賡師長教師,亦雅好舊體詩,其詩稿至今尚存,并將支出商務印書館行將發行的《柴德賡選集》中。柴、啟兩師長教師,除了常日砥礪學術,還相互詩酒唱和,這從啟師長教師《次韻青峰吳門見懷之作》、柴師長教師《寄懷元白兄》等作即可看出。而他們之間的深摯友情,則貫串了整整平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