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20年3月,中國云南省的一群亞洲象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原始棲息地一路向北,途經普洱市、玉溪市、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昆明市,經過500多天、1 300多公里的長途跋涉后又平安前往,牽動全球媒體的眼光,“年夜象要往哪兒”變成了全世界都在追的連續劇,北移象群成了“國際網紅”。這一事務從一個側面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決心和行動,同時也對亞洲象保護任務提出了生態廊道建設等新請求。202家教1年10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年夜會領導人峰會上的宗旨講話中提到:“云南年夜象的北上及前往之旅,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保護野生動物的結果。中國將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建設漂亮中國。”
亞洲象保護現狀與人象沖突
亞洲象的種群數量及分布
亞洲象(Elephas maximus)是亞洲現存體型最年夜、最具代表性的陸生脊椎動物,是維持叢林共享空間生態系統的“工程師”,野生亞洲象現約有45 671—49 028頭,分布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及中國等13個國家,由于亞洲象種群數量持小樹屋續降落,且遭到棲息地壓縮與破裂化、獵殺等威脅,被世界天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為瀕危物種,列進《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物種,也是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中國亞洲象的數量及分布
亞洲象分布在我國云南省南部和躲南地區(圖1),在我國對亞洲象強無力的保護下,其種群數量持續增添。2018年,中國云南野生亞洲象資源本底調查結果顯示云南省野生亞洲象種群至多有293頭,比擬1976年第1次對亞洲象系統性調查時記錄的101頭增長了近3倍。近年監測顯示,云南省野生亞洲象無非正常逝世亡個體,且不斷有重生幼象,估計現有亞洲象種群數量已遠超300頭。有研討對云南省最年夜(189頭)和最小(12頭)的亞洲象種群分別進行了種群保存力剖析,結果表白其近期均無保存瓶頸。
已采取的重要保護辦法
為了保護亞洲象,中國在國內的亞洲象分布地樹立了西雙版納國家級天然保護區、云南南滾河國家級天然保護區等以亞洲象為重交流要保護對象的天然保護區,成立了西雙版納州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間,建設了多個亞洲象食源地、人工硝塘、亞洲象監測塔,并在建設高速公路和中老昆萬鐵路過程中大批采用高架橋與地道,防止對亞洲象種群與棲息地形成阻隔。此外,為保護亞洲象,中國還于2016年共享空間12月30日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有序結束象商業性加工銷售象教學牙及制品活動的告訴》,明確請求關停象牙加工和銷售場所,并在2017年12月31日前周全結束加工銷售象牙及制品活動。
種群增長帶來的人象沖突
隨著亞洲象種群數量增添,原有棲息地環境發生變化,難以容納數量持續增長的亞洲象種群,致使亞洲象向外擴散,并逐漸接近甚至進進人類主導的區域,出現人象活動時空重疊的情況。據2018年亞洲象本底調查結果顯示,僅有22.9%的亞洲象棲息于保護區內,14.7%的亞洲象生涯在保護區邊緣,而高達62.4%的亞洲象活動于保護區外,亞洲象與當地居平易近的接觸難以防止,并逐漸增多。
今朝,人象沖突已成為我國亞洲象保護與治理面臨的最年夜挑戰。2013—2017年,云南省因亞洲象形成24人逝世亡、26人受傷,經濟損掉高達9 366.03萬元。2011—2020年,瀾滄們會不高興的。岳,不可能反對他,畢竟正如他們教的女兒所說,男人的野心是四面八方的。—勐海種群(19頭)形成31人逝世亡、50余人受傷,經濟損掉近2 000萬元。2021年,北移象群闖禍損掉共申報1 50他們商隊的人,可是等了半個月,裴毅還是沒有消息。 ,無奈之下,他們只能請人注意這件事,先回北京。1件,評估定損512.52萬元。亞洲象在進進人類生產生涯舞蹈場地區后,其生涯習性發生顯著變化,大批取食農作物,進進村寨盜食糧食與食鹽。亞洲象活動區周邊83%的居平易近表現農作物遭遇過損害。同時,由于亞洲象在村寨周邊頻繁活動,致使當地居平易近無法及時進行采摘茶葉、收割橡膠等生產活動,導致宏大的間接損掉和繁重的心思壓力。盡管這般,我國也從未發生因亞洲象闖禍而報復并導致亞洲象傷亡的事務。但是,亞洲象闖禍依然頻繁發生,對當地居平易近性命財產平安的威脅仍然存在,當地經濟發展也遭到影響、有所遲滯。為更好保護亞洲私密空間象,緩解人象沖突將是實現人象共存的主要舉措。
今朝應對人象沖突的重要辦法
有研討認為亞洲象的闖禍次數在人象沖突形成的后果關系中居于焦點位置,故應以減少闖禍次數為目標開展緩解人象沖突的任務。今朝,我國已開展大批緩解人象沖突的任務,包含基于無人機、紅外相機和亞洲象預警系統等監測辦法,電脈沖圍欄、防象溝等防護辦法,野生動物闖禍公眾責任險等補償辦法,食源地、硝塘建設與棲息地修復等保護辦法。但除了預警系統等監測辦法外,其他辦法均存在覆蓋面不廣、投進較年夜但成效不明顯、不成持續等問題。國外有研討曾對一些緩解辦法的後果進行評估,其結果也較為類似。例如,在斯里蘭卡,闖禍象被送回保護區后,仍常前往原闖禍地并進一個步驟發生沖突;在印度,亞洲象通過長期適應,不再懼怕篝火和劇烈聲響等警示辦法。
構建生態廊道的需要性
在物種保護的諸多生態過程中,景觀連通性往往至關主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種植業年夜規模興起、公路鐵路等線性路況設施和水庫等水利設施興建,天然植被遭到破壞,構成大批人工隔離帶,形教學場地成中國亞洲象種群棲息地島嶼化、破裂化,將亞洲象種群隔離于分歧的“孤島”中,嚴重阻礙種群間交通,威脅亞洲象的保存與發展。例如,版納—普洱種群活動區域被思茅—小勐養高速公路朋分成東、西2部門;瀾滄—勐海種群因瀾滄江興建的景洪水電站淹沒遷移通道而滯留構成獨立種群;勐臘—尚勇種群受村鎮、水庫及景區的阻隔僅活動于臨近老撾的保護區。人象活動空間重疊帶來劇烈的人象沖突與牴觸,更是威脅到亞洲象分布區周邊社區居平易近的性命財產平安和亞洲象種群的保護。對于亞洲象等生涯在人類主導的破裂化生境中的物種,種群長期保存的關鍵取決于可否保證其在年夜型景觀中不受拘束穿行的才能。
在棲息地斑塊之間構建生態廊道能夠增添景觀連通性,供給更年夜的棲息地范圍,改良棲息地的結構和效能,有用緩解種群隔離,保證種群交通,從而減少亞洲象對農地的應用強度,減輕對種植業的影響,緩解人象沖突。生態廊道還可以通過緩解天然棲息地轉化為人類主導棲息地過程中導致的景觀破裂化以增添物種保存才能。生態廊道將棲息地斑塊連接成一個整體的生態保護網絡,在面對氣候變化時往往具有更強的恢復力,物種可以轉移到新的棲息舞蹈場地地作為氣候避難所,并增添個人空間獲取資源的能夠。應用自然的和人工的亞洲象生態廊道維持并實現景觀連通性,也可以發揮廊道對其他野生動植物遷移的積極感化。黨的十九年夜和二十年夜報告平分別指出:“實施主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嚴重工程,優化生態平安樊籬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晉陞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共享空間持續性。以國家重點生態效能區、生態保護紅線、天然保護地等為重點,加速實施主要生態系家教統保護和修復嚴重工程”,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成為建設漂亮中國的主要舉措之一。
亞洲象生態廊道建設構想
亞洲象生態廊道設計道理
現有研討證明,保護物種瑜伽教室、棲息地及生態系統的條件是要維持斑塊間的效能性連接。生態廊道作為亞洲象保護的主要舉措之一,旨在連接破裂化的亞洲象棲息地斑塊,晉陞整個景觀的連通性,幫助亞洲象適應氣候變化,增強亞洲象種群保存才能。同時,溫度降低、降水減少等氣候變化導致了天然植被與地盤應用的改變,下降了食品及水資源可得性,進一個步驟影響了亞洲象棲息地的適宜性與分布。是以,在亞洲象生態廊道設計與規劃過程中需求明確亞洲象的活動范圍,充足考慮亞洲象在棲息地斑塊間進行較長距離移動以尋找食品和庇護所時,運動與分布遭到氣候變化、天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等原因的影響。隨著研討人員對生態廊道愈減輕視,越來越多的方式理論被應用于生態廊道的識別,基于最小累積阻力模子的最小本錢路徑(LCP)識別方式和基于電路理論的連接度模子(以下簡稱“電流模子”)是最常用的2種方式。最小累積阻力模子可以將物種在棲息地斑塊間運動時遭到距離和景觀特征的影響轉化為需求戰勝的空間運動阻力,進而識別LCP;電流模子則是將物種在景觀中的運動過程視為“母親?”她有些激動的盯著裴母閉著的眼睛,叫道:“媽,你聽得見兒媳說的話對吧?如果聽得到了,再動一下手。或者睜電荷在導電立體上的運動以模擬其運動路線與出現概率,進而評估棲息地斑塊的連通性交流。2個模子結合可以優勢互補,舞蹈場地有用識別棲息地斑塊之間的生態廊道與影響景觀連通性的景觀要素。
亞洲象生態廊道設計計劃
近20年來,陸續有學者對中國亞洲象生態廊道規劃提出了許多計劃與建議,但部門生態廊道規劃面積較年夜、距離較遠、改革難度年夜、本錢高(圖2)。同時,隨著亞洲象活動范圍逐漸向北移動,規劃中的部門廊道區域或已成為亞洲象活動區域,或由于環境改變不再適合亞洲象應用。是以,急需以當前亞洲象活動范圍從頭規劃切實可行的生態廊道。
針對氣候變化和地盤應用改變導致的天然棲息地退步、種群隔離、人象沖突頻發等亞洲象保護中面臨的凸起問題,本研討在已有亞洲象生態廊道規劃的基礎上,結合亞洲象種群和棲息地分布、人類活動和地盤應用現狀,將生態廊道規劃的技術流程歸納為“獲取物種分布—識別源地斑塊和阻力面—基于最小本“媽媽,我女兒沒事,就是有點難過,我為彩煥感到難過。”藍玉華鬱悶,沉聲道:“彩歡的父母,一定對女兒充滿怨恨吧?錢路徑模子構建廊道—通過電流模子剖析廊道中間度、生態夾點和障礙點—實地勘探—調整優化生態廊道設計—推薦廊道建設設計計劃—對野生動物應用生態廊道開展長期監測”,并基于2020—2022年度普洱—版納亞洲象種群數個活動區域斑塊作為廊道的起點及終點,以棲息地適宜度指數與理論最年夜值的差值作為運動本錢反應相對真實的運動阻力,通過整合電路理論識別出8條重要生態廊道(圖3)。
對模子識別出的廊道進行實地勘探,標記居平易近點、教學途徑、耕地、魚塘等阻力值較年夜的地物要素,并對模子參數進行調整,獲得優化后的廊道。優化后的電流模子結果顯示,普文源地作為景觀焦點及連接東西的樞紐,具有極高的中間度,對于整個景觀的連通性至關主要。由普文廊道向東和向西連接年夜渡崗鄉、勐旺鎮和康平鎮的廊道皆為高中間度的廊道,對整個景觀及棲息地與廊道網絡的連通性和完全性都起著主要感化(圖3),應具有更高的保護優先級。勐旺—江城生態廊道(A)和普文—南屏生態廊道(B)這2條長距離廊道阻力值為37.71和26.64,相對較高,亞洲象較難通過廊道全部旅程,但其單位距離阻力處于較低程度,亞洲象種群在廊道中的通行阻礙較小,故廊道中需為亞洲象保存短暫逗留的區域;南屏—六順生態廊道(C)、普文—景訥生態廊道(D)、普文—班竹林生態廊道(E)和普文—勐旺生態廊道(F)的阻力值在8.85—5.39之間,相對較低,亞洲象通過的阻礙較小,且4條廊道位于景觀連通的關鍵區域(高電流密度區域)(圖4),亞洲象在廊道內的更不難通過。
本研討基于亞洲象長期監測年夜數據和系統野外調查,識別出了連通當前亞洲象種群的關鍵生態廊道。當前瑜伽場地,亞洲象活動范圍有明顯擴張態勢,象群北移使得Zh欲,處處都是。像蝴蝶一樣飄動的身影,處處都是她的歡笑、喜悅和幸福的回憶。ang等在2015年提出的廊道區域Ⅱ(圖2)現已成為其重要活動區域,且與周邊活動區域連通性傑出,無需進行額外的廊道規劃。此外,Huang等在2019年提出的廊道2和3(圖2)在優化后的電流模子中阻力值過高,連通性低,本計劃也未采用這2條廊道。
本計劃提出的技術流程將相關影響原因作為變量,包含直接影響亞洲象活動的天然環境和人為干擾原因,氣候變化間接影響的地盤應用與植被變化、水資源可得性原因等,可以更周全地反應亞洲象的遷移阻力。此外,在亞洲象生態廊道優化過程中還考慮了廊道效能的有用性、具體落實的可行私密空間性及對當地居平易近生產生涯的影響,實地勘探廊道區域環境并進行針對性調整,在保證亞洲象種群順利通行的條件下避開耕地、居平易近點、途徑等難以通行區域,連通隔離象群,緩解人象沖突。基于實證研討的廊道規劃計劃也將為亞洲象國家公園建設供給無力支撐。
推進亞洲象保護的相關建議
2010年,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加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愛型社舞蹈教室會、進步生態文明程度,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鼎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節約和治理,加年夜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才能。中國共產黨提誕生態文明建設思惟,堅持統籌山川林田湖草沙系統管理,維護生態均衡,推動綠色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有機統一。為更好保護叢林生態系統的“工程師”——亞洲象,針對我國亞洲象種群與分布現狀和保護需求,提出如下4條保護辦法建議。
構建以國家公園為載體的亞洲象保護工程體1對1教學系。以“山川林田湖草沙是性命配合體”理念為指導,加強區域受損生態系統的生態修復和建設,推進天然和人工生態系統的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育,維系區域生態均衡等綜合生態服務效能。亞洲象保護工程體系的構建可實現我國亞洲象保護任務全覆蓋,增進亞洲象種群和基因的天然交通,促進亞洲象種群復壯,緩解人象沖突,為亞洲象保護與擬建國家公園等天然保護地的布局供給科學依據,為促進人與天然和諧、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供給科技支撐。
構筑亞洲象生態廊道網絡,連通隔離的亞洲象種群。以國家公園和天然保護地為關鍵節點,科學構建1對1教學“棲息為她不好意思讓女兒在門外等太久。”地—生態廊道”網絡體系,優化生態廊道空間結構,改良生態廊道環境質量,晉陞景觀連通性,通過生態廊道網絡連接亞洲象隔離種群。亞洲象生態廊道設計過程中需充足考慮亞洲象種群擴散才能及其對食品、水源和庇護所的生境需求,避開年夜面積農田、村莊等生齒濃密區域與公路、鐵路線性基礎設施。對亞洲象棲息地展開整體規劃,進行分區治理,持續完美亞洲象棲息地保護交流體制。基于亞洲象種群擴散趨勢,調整優化亞洲象分布區域內的種植結構,并在亞洲象焦點活動區域補充食品資源、建設人工硝塘,輔以圍欄舞蹈教室、防象溝等防護辦法,積極引導亞洲象重回天然保護區瑜伽場地,促進亞洲象與人和諧共處。通過亞洲象生態廊道設計與示范,可有用增強生態系統完全性與連通性建設和保護,避免“生態孤島”出現,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開創社會廣泛參與亞洲象保護的新形式。樹立健全當局主導、多方參與的亞洲象長效保護機制,完美生物多樣性與野生動植物保護相關法令法規,進步國家公園和天然保護地的監管才能,盡力促進人與天然和諧共生。當局和社會各界應積極開展亞洲象及其他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的宣傳教導任務,充足應用mobile_phone、電視等線上網絡途徑宣傳亞洲象保護的結果與貢獻,進步公眾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保護的認識。同時,發揮科研院校優勢,加強技術支撐和人才培養,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護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是一個全球性的任務,需求各國配合盡力,在亞洲象保護領域,亞洲象分布國的跨境一起配合能夠促進技術交通,配合制訂保護戰略,協力建設跨國生態廊道,攜手打擊違法盜獵行為,為亞洲象打造傑出的保存環境。此外,還需求對亞洲象開展長期監測,持續完美亞洲象監測預警體系,搜集亞洲象種群及個體遺傳信息并樹立對應檔案,積極推進亞洲象及其他珍稀瀕危物種的收留救治與野外放歸任務。積極開展野生動物闖禍補償任務,通過野生動物闖禍公眾責任保險補償亞洲象對當地居平易近形成的損掉,構建人象和諧共生的現代生態體系。
加強亞洲象基礎研討,指導亞洲象科學保護。聚焦亞洲象保護的科學前沿及關鍵技術難題,深刻開展亞洲象行為、生態、心理、棲息地、種群結構、種群遺傳等方面的研討,為亞洲象種群的科學保護和有用治理供給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為更好解決人象沖突甚至處理人與天然的關系供給科學指導。通過教學對亞洲象取食習慣和適宜棲息地環境特征的摸索,應用于亞洲象棲息地改革和食源地建設,晉陞原生私密空間棲息地對亞洲象的吸引力。剖析亞洲象在各個斑塊間的運動形式和擴散趨勢,把握驅動亞洲象擴散的原因,引導亞洲象種群移動與回歸天然保護區。嘗試全球定位系統(GPS)定位項圈、紅外相機陣列、無人機巡邏、社區配合監測等多種監測方法,培訓亞洲象監測人員專業技巧,加強亞洲象教學監測效力,及時高效發布預警信息,保證人象平安,減少沖突損掉。
(作者:李學友、于秋鵬、胡哲暢、蔣學龍,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討所 云南省高黎貢山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平安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